九五免费小说www.95mf.net

字:
关灯 护眼
九五免费小说 >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>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34节

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第34节 (第1/2页)

九五免费小说 www.x95mf.com,最快更新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!

竹兰也爱听啊,女人没有不爱美的,本就白长了十岁,更在意容貌了。

容川拜年了,“给叔婶拜年了,祝叔官运亨通,祝婶诰命加身。”

真是难为死他了,他才刚读书啊,能想到的吉利词都说了,还是金榜题名给的提示,不过也是他心里的祝福了。

竹兰和周书仁对视一眼,这个祝福好啊,不过,周书仁道:“叔谢谢容川的祝福了,不过,这话出了门就不要说了。”

容川脸一红,也知道不能在外面说的,“恩。”

最后剩下雪晗了,雪晗看着几个哥哥目光都集中在她脸上,说好疼爱妹妹呢?他们就是这么爱护妹妹的?

竹兰咳嗽一声,雪晗忙上前,“给爹娘拜年,祝爹娘情比金坚,永结同心,再添个弟妹。”

竹兰被自己口水呛到了,咳咳,这又不是成亲,这丫头说的是啥?

周书仁却觉得小闺女祝福到了点子上,乐呵呵的,从荷包里拿出一两的银角子放到了要给的红包里,“好,好,红包拿着。”

雪晗笑嘻嘻的,她才不傻,爹眼里都是娘,这么说一定没错!

周家其他兄弟,“……”

小妹才是最精明的,瞧瞧老爷子乐的,给了今年最大的红包!

第110章 打算

竹兰刚回神,拜年的孩子到了,竹兰和周书仁示意周老大把装红包的篮子摆好,孩子们也进了堂厅,第一批娃娃真不少,二十个都是周族长和几个族内长辈家的娃娃。

一个孩子拜完年,竹兰给一个红包加一块糖,小孩子手指撵到了铜板,孩子们欢喜极了,砰砰跳跳跑了继续拜年去了。

一上午来拜年的不止族内的孩子,村子里孩子好些也来了,隔壁郑家的孩子都来了,大过年的也不能区别待遇,来拜年的都给了,幸好买的糖够,竹兰家发了一百多个红包,来的孩子真不少。

竹兰笑的脸都僵了,早就把小闺女说的话忘在脑后了,坐的时间久了腰难受,吃过午饭不会有人来拜年了,躺着休息一觉到晚上。

大年初二,闺女回娘家,竹兰和周书仁带着周老二回了杨家,老大一家回了李家,周家中午饭,还好有赵氏,虽然做的没李氏好吃,比雪梅强太多了。

初二过后就互相拜年了,族内几个长辈家拜个变,没有闲的时候,一圈下来至少长二斤肉。

中间有个不愉快的小插曲,竹兰家给红包都有铜板,朱氏打上了容川的压岁钱,朱氏顾忌族长的警告没亲自来,让自家闺女来的,竹兰知道没出面,她不能什么事都给容川挡了,张家的事要靠容川自己。

还好容川不傻没给,反而把压岁钱都交给了雪晗,竹兰和周书仁念叨,“这么小就知道上交银钱了,不错,不错。”

一转眼到了初七,姜家分家的日子,早上竹兰拿出白面做了面条,初七人日子吃面条拴寿命,吃过面条,竹兰和周书仁陪着闺女回姜家,赶车的换成了老大。

孩子没带回去,屋子好久没生火了,分家第一天,怎么都要等收拾妥当了,免得孩子受罪。

竹兰家到姜家,姜勇已经请了里正和姜家的长辈,就等着姜升两口子。

里正不想管闲事,姜家长辈脑子在线也没数落姜升,分家文书按照周书仁说的默写,姜升没异议签字按手印,三份分家文书,周书仁拿了一份。

竹兰以为只把姜升自己分出去,没想到姜家整个家都分了,老两口和姜家老大一起过,姜升抄书要拿十两银子出来,这些日子姜升抄了两本,十两直接拿出来了,姜家把银子也给分了。

姜家的粮食没留多少,大部分都换成了银钱,姜升细粮没分到,分到了一百斤的玉米面,其他的碗筷分了一家四口用的,因为没地所以农具不用分了,家禽也没分姜升,说白了,姜升就得了住的草房一间,一百斤的粮食。

姜家分家宴也没有,姜母彻底怨上姜升了,哪怕姜母和善人也喜欢当家的感觉,现在当不成家了,分家后看都没看姜升,姜勇倒是亲近些,还存着希望姜升考上秀才给家里地免税收,没做绝。

竹兰拉着闺女回了屋子,“屋子里有炕锅能做饭,缺的是柴火,一会让你大哥买一车回来,还有粮食,你们村离县里近,我陪你去趟县里把缺的都买齐了。”

雪梅干笑着没动,“那个,娘。”

竹兰问,“有什么难言之隐跟娘说。”

第111章 平衡

雪梅咳嗽一声,“娘,我不想回来住了。”

竹兰愣了下,皱着眉头,“那可不行,不是娘不疼你,你和女婿刚分家就住娘家,对你的名声和家里都不好,你要是不放心孩子,孩子可以留下,你和女婿不行。”

雪梅脸红红的,她真没有赖在娘家的意思,“娘,我的意思不是住家里,我听族内的婶婶说族内有一家搬到县里了,房子空了出租,我和姜升商量住在周家村,不仅抄书方便,姜升也能时常和爹请教。”

竹兰恍然,她说呢,她一路上说该怎么过日子为雪梅两口子打算,两口子一直干笑呢,原来打好了主意啊,不过,一分家就住到娘家村子,对闺女的名声也不好。

雪梅猜到娘想什么,“娘,我们有足够的理由,姜升向岳父请教,是为了考秀才,而且我们也没有地了,真的怕人说,春耕秋收,我们都回来帮忙绝不含糊。”

竹兰没瞎答应,出门去找周书仁了,她对古代的了解没周书仁透彻,出门一看周书仁沉着脸,又看女婿低头的样子,周书仁已经知道闺女的想法了,“你怎么看?”

周书仁拧着眉头,家里有个童养夫了,本来就是他主张的分家,大女婿分家就搬过去住,好像他多霸道似的,思量一番,“住过去可以,不过要等到春耕后。”

至少等他今年考上了秀才,请教学文的理由才更有说服力,姜升一家子住过去才不会有人议论。

姜升心思一转明白岳父的意思了,岳父比他学识厉害,秀才没问题,知道自己的想法不周全,忙道:“小婿急切了,给岳父添麻烦了。”

他是真被岳父的学识折服了,否则不会起念头,他也知道不好的。

这么说定了,该过日子用的还是要买齐,周老大先去买了一车劈好的柴火,等卸车后,拉着竹兰和雪梅去县里。

在县里买了米缸水缸罐子碗筷等,又把调料置办齐,最后是细粮。

竹兰也掏钱买了鸡蛋,肉,还有萝卜白菜,装了满满一车的东西才回姜家。

周书仁带着姜升在村子里买了二手的桌子,椅子,碗柜,挑水的水桶扁担啥的,尽量买齐全免得借用被讽刺。

竹兰给闺女贴补两百文的东西,雪梅自己花了一两左右,周书仁又贴补了二百文,分家花了一两四百文银钱。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